方入三夏,有著“巴蜀要道”之稱的犍為古縣,早已濕熱難耐。但坐落于此的岷江龍溪口航電樞紐的施工現場卻是熱火朝天,白天車水馬龍,晚上燈火通明,建設者日夜鏖戰,用汗水和苦干不斷刷新著施工進度,“三期一枯”如期到頂,為實現年底首臺機組具備發電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重巒疊嶂間,清波浩渺,攔江大壩仿若一顆鑲嵌江畔的“明珠”般璀璨奪目……
“智造”水運標桿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工程建設開始采用智慧化的方式進行,例如BIM技術在房建施工中已應用廣泛,但在航電建設中還沒有實例,我們便做了大膽嘗試……”項目工程部主任于慶介紹道。
一直以來,項目建設團隊本著“持續改進,動態管理”的原則,積極探索提質增效方法,力求減少“人材機”資源浪費,進一步提升五局在岷江流域市場的企業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在這個背景下龍溪口航電樞紐工程建設也開始采用智慧化的方式進行,以期打造一個高質量、高效率的“智慧航電”標桿工程。
進場之初,項目部對工程施工組織和技術難度早有預料。為此,依托著豐富的閘壩工程建設施工和管理經驗以及日趨成熟的“互聯網+”大環境,項目總工便帶著項目技術團隊成員,通過合理化建議、自主研發、工藝試驗等各項手段,積極推進“智能工地”建設,驅動項目管理模式升級。在安全管理、鋼筋加工、可視化監控等方面研發了“智能鋼筋下料系統”“航電樞紐工程施工現場可視化管控平臺”“垂直運輸防碰撞智能控制技術”等多項數字化系統,結合BIM應用及無人機測繪技術的引進學習,成功實現了項目管理從被動式“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傳統粗放式施工,到主動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精細化管理轉變,不僅給工程現場管理帶來了革命性改變,更有效降低了管理運營成本,提高了工程利潤。自應用智慧工地以來,現場危大工程、特種設備、大型機械等重點安全風險源得到了有效監管,暫未發生過一起輕傷及以上事故,同時項目連續三年榮獲業主“質量先進單位”稱號。
如今,龍溪口航電樞紐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未來熙熙攘攘、絡繹不絕的通航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打造“平安”樞紐
“項目建設初期,開場即戰場、開工即大干,方案隨時變動、人員設備調度難度大等問題層出不窮,項目安全管理面臨極大挑戰……”回想起項目初期大干的窘迫處境,項目安全總監王亮仍記憶猶新。
在項目伊始的策劃會上,大家就圍繞安全生產方案的制定展開了激烈討論,群策群力為項目“量身定制”安全管理方案?!跋踩[患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調動全員的積極性是重中之重?!薄鞍踩W格化’、包保制的落實也得提上日程,制定規范的考核獎勵機制,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質效”……雖正值寒冬臘月,項目部會議室內卻散發出不一樣的熱量。從項目班子到普通職工,大家熱情高漲,全身心投入到項目策劃中,絲毫沒有被寒冷的冬天所影響。
進度是主線,安全是保障。由于“一期一枯”施工戰線較長,要求不斷航施工,且人員及設備較多,土方的開挖外運,中間穿插道路維護修設,無不考驗著現場管理及安全監督人員的統籌調度能力。為此,項目部高度重視夜間安全管理工作,采取由項目領導班子帶隊、安全環保部門及工區負責人輪崗值班的形式,撐起夜間施工的“安全保護傘”。同時為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項目部多管齊下: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課程培訓及安全警示教育輪番上陣,細化講解安全風險點,豐富作業人員安全知識;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安全語音提示器,及時提醒作業人員規范安全生產;設置網格管理安全員,提高現場巡查頻次,辨識日常重點管控對象,并給予不同程度的獎懲;開展安全先進班組、個人評選,提高工人安全生產積極性,營造了“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安全生產氛圍。施工現場還配備了自動噴淋灑水設備,設置移動式霧炮機,增加現場移動灑水車數量,定期對施工現場進行灑水降塵。
回首來時路,業主預期建設的航電樞紐“花園式工地”美好愿景早已實現。日前,項目更是順利通過了“綠色施工示范工程”過程驗收,而這便是屬于全體建設者們的最美“勛章”。
永葆惠民“初心”
“從犍為到龍溪口,咱干好工程不僅要守好安全、質量、效益、信譽底線,更要扎根岷江,心系駐地百姓民生,能帶動當地的發展是最好的,還要讓村里的老百姓能夠實實在在從建設中受益?!痹邶埾陧椖拷ㄔO之初,項目黨支部書記就打定主意,要在推進黨建引領高品質工程建設的同時,更多的擔起社會責任。
2022年盛夏,項目駐地所在的犍為縣境內連續高溫日數創下歷史新高,各村寨出現不同程度旱情,部分鄉村水池、水井已干枯見底,村內供水困難。緊隨而來的是巖門村村委旱情缺水求助信息,接到電話的第一時間,支部副書記便詳細問詢情況。次日凌晨,項目部黨員先鋒隊成員便在有序的安排下迅速行動,跟隨項目調派的載水車輛前往自來水廠灌水,在最短時間內滿載9噸自來水前往巖門村。由于巖門村部分農戶居住地理位置較高、地下水線低、取水難度大,且考慮到旱情的持續性問題,為照顧到全村村民,項目根據村委會提供的群眾臨時取水地點,預估統計了每日全村村民需水量,并決定調派大容量載水車每日錯峰前來供水。
“今天的水已經送上來了,大家可以拿上你們的水桶來接水……”
“太感謝水電五局為我們送水上門了,今年真是大旱,前些天直接連用的水也沒了,擰開水龍頭都不出水了……”
待村民們取水完成,項目志愿者們便跟隨灌水車將自來水分批次灌入分散在村寨各處取水點水箱,看到一只只水箱內灌注滿清澈、干凈的自來水,志愿者們臉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這樣的故事還在接續,自項目部進場以來,助力地方貧困戶土坯房改造,幫助駐地小學解決防疫物資緊缺問題,幫助村子清理山體滑坡淤泥……一樁樁、一件件看起來瑣碎的事,卻都讓駐地老百姓們切身感受到五局人的拳拳赤子心。
回首處峰翠鸞翔,抬望眼日麗橋橫。在這將至的又一年盛夏,龍溪口項目的職工們正蓄勢待發,將責任與奉獻沉淀于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挑戰,向著祖國水利事業新篇章加速奮進!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